6月8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眉山考察时指出:“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,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坚定文化自信。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,广泛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,不能封闭僵化,更不能一切以外国的东西为圭臬,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。”
川剧是乡音
川剧是乡情
川腔蜀韵
是川人情感的寄托,情趣的表达。
成都,是戏剧之乡,早在唐代就有"蜀戏冠天下"的说法,川剧则是当时街头巷尾都可以听到的“流行金曲”。
(原“锦江剧场”演变照)
从1912年川剧艺人们冲破封建班主的束缚,在华兴街的老狼庙悦来茶园建立起第一个川戏“窝子”,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后迎来新的“发展春天”;从1954年“锦江剧场”的诞生,到1959年改名为“成都市川剧院”,历史的演变在将这门宝贵遗产名录积下厚厚的尘埃外,更将它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财富一代代流传!改革开放以来,“锦江剧场”的舞台上更是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川剧艺术家,一出出经典剧目…它们向这座城市致敬、向文化艺术致敬,更是向中国的发展致敬!2001年,原“锦江剧场”改建并更名为“川剧艺术中心”,自此,成为国内第一家以剧种命名、以戏曲演出为主的综合性文化场所,也作为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地标性工程之一。
2020年,成都市委市政府决定又一次对原址进行改扩建,正式重新雕刻好这张新成都的老名片!
同年,华西安装公司参建了川剧艺术中心改扩建项目,建筑面积为22864.39平方米。项目东、西塔为新建建筑钢混结构,地上三层,地下三层,保留建筑(原川剧艺术中心主楼)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拆除改造。该项目涉及专业有强、弱电,给排水,通风空调、电梯安装,高低压配电,泛光照明工程。该项目四季度将完成保留建筑所有内容,以及东、西塔电缆40%,配电箱柜80%,末端设备95%。
历史的延续,离不开传承。从“老郎庙”到“悦来茶园”,从“锦江剧场”到“川剧艺术中心”。百余年来,川剧人在艺术前辈建设的根基上坚守不移,初心不改,代代相传,让川剧艺术大厦在华兴街上绽放光芒。如今,新成都赋予了华安人新的传承使命,华安人为这座根植成都老城、见证川剧历史的“百年老店”的延续,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
(陈巧茹 王玉梅 蔡少波 王超)
未来,一代代川剧人将继续在这里培育、成长、成名;一批批观众将在在这里欣赏川剧、享受川剧;更多的国内外艺术名家将在这里粉墨登场、展现魅力!
戏帘一开,生旦净末丑轮台上演,成都老戏迷随戏吟唱,一阵欢笑一阵叫好,碗中茶水,几段人生···
一百余年,剧场屡经改建,还是老郎根基;
岁月沧桑,院名几多变化,还是三庆遗脉;
日新月异,川剧文化高扬,还是悦来茶园。
奋进路上,善建旗帜飘扬,还是善建身影。
平凡华安人,在我们城市建设的各个角落,为实现“千亿华西”,默默耕耘、奉献,在平凡中蕴藏着他们不平凡的力量,在平淡人生中闪着那股“背后的光”…
即日起,敬请关注【华安人的奋战·背后的光】专题栏目,了解那不为人知的“平凡”“平常”与“平淡”,就如同华安人身上那些普普通通却真真切切的“标签”一样,不显山不露水,不惊天动地般,但恰似一股平凡中又不平常的力量,默默无闻地书写着属于这个集体奋进中值得细嚼细想的“故事”。
(图/川剧院项目部 文/石茜茜)